http://mypaper.pchome.com.tw/15sister/post/1312354069
,不只家人關係有「大孩子現象」,就算一般職場或者人與人相處上都有這種「大孩子現象」,當個「大孩子」真是不容易呀!
當了媽媽之後,我竟然看電影會看到哭,所以有三部影片是我不可能再看第二遍的,不是它們不好看,而是其故事內容讓我沒有勇氣再次收看,分別是「AI人工智慧」、「螢火蟲之墓」和「姊姊的守護者」。
「姊姊的守護者」這部電影給我很多不同的想法。故事的大綱是描述一對夫妻有個女兒患了白血病,聽
我常常在想的就是這問題──有時候家人關係最矛盾的地方就是:站在不同立場、不同角色的想法出發時………往往沒有人有錯,但錯就錯在人總是用親情拉扯去逼迫人屈服。這部電影小說的書評中有人批評不合理的地方在於怎麼可以為了一個不可能痊癒的孩子去訂做另一個孩子?
怎麼不可能?對父母來說,只要任何一絲希望可以救他的孩子,任何手段都會去嘗試的,但是父母沒想透的地方在於:父母可以為了孩子做任何犧牲包括自己的生命,但是手足之間並沒有這麼大的親情動力可以偉大到為了兄弟姐妹犧牲過多,不是嗎?雖然是同根生的兄弟姐妹,但是總不可能拿自己的人生去成全其他手足的人生吧?
這大概是父母的盲點吧?爸媽總是希望孩子要互相幫助,手足之間要團結,可是父母有時候卻失去公正的中心點,常常為了表面上的和平而要求想要得到公平的人閉嘴,以為這樣就是家庭的和諧,錯了!真的錯了!
有時候不曉得父母是真的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公平還是根本不想講公平?就說我們家,弟弟要穿的制服還曬在曬衣架上,弟弟還小搆不到曬衣架,這時候理所當然要請哥哥幫忙拿,但是等到弟弟夠高了可以自己拿衣服的時候,不但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拿,還可以順便幫哥哥拿,這才是進步吧?可是我發現很多父母會把這種誰做慣的事情算在誰頭上,於是做的都是那個,不做的還是不用做,這樣有便宜誰了嗎?這種教育就是父母的怠惰。
父母要孩子做不合理的付出時,往往都不手軟也不講道理。那天聽到一個例子是說常出包的弟弟被追賭債,媽媽又來哭求老大幫忙出錢,說追債的人會要了弟弟的一手一腳,已經扛了太多弟弟債務的哥哥這時候再也受不了,他跟媽媽說:弟弟要是變成殘廢,大不了他的後半生我養,最起碼他殘廢了之後應該不會再惹事生非了吧?媽媽聽了大兒子的話當然是很不能諒解,但諷刺的是,過不久,小兒子不但沒事還逍遙的開著跑車到處拉風去了……………
其實關於家庭裡的不合理我已經寫過很多了,一直很感嘆,關於家人之間的事情總是「最清醒的最痛苦」,我們明明知道再這樣下去對他不好,可是父母總是不想聽也想不明白,我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斷了這種不合理的寵溺,可是爸媽就是覺得這樣說的人最無情,不這樣「無情」要不然呢?非要大家一起綁著陷入流沙才是有情有義的嗎?
電影裡有一句話讓我感到心疼至極卻又不得不承認事實的確是如此,小女兒在講述姊姊離開後每個人的生活,媽媽回到職場,在律師的工作上表現得非常傑出;爸爸找到個人喜歡的職業;哥哥按照自己的興趣上大學;而她則是過著正常孩子的生活,原本要捐出腎臟給姊姊的時候,醫生有交待她以後不可以太勞累、不可以怎樣又怎樣,但如今,她可以隨心所欲的運動、跟朋友到處去玩,不必擔心身體狀況不好,也不必再因為姊姊的需要而害怕隨時挨刀。
然後,她說了這句:姊姊死了,但是其他人卻活過來了…………
生命與病痛是這樣來解脫的,但是一般人的「大孩子」痛苦雖然大多沒有嚴重到有性命之虞,但是那種親情、金錢與責任許許多多的瑣事,幾乎是無時無刻不在身邊糾纏,時時都要擔心不曉得那天要承擔別人惹來的麻煩,雖然跟那種生離死別的痛苦相比這種痛沒有那樣深刻,但時時不得安寧的生活,那種慢性折磨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住的呀!
陷入親情之間的問題很難解,對與錯都因為感情而難以釐清,但是也不能總是把責任都推給「大孩子」吧?難道「大孩子」只能把這一切莫名奇妙的責任當作是自己的業障或者說服自己原諒父母的愚昧才能催眠自己這一切都是「命」嗎?
爸媽千萬不要再執迷,不要讓「大孩子」覺得………
只有失去你們,我才能活過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