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次看談話性節目討論有關「婆媳」題目的時候都會很好奇能談到什麼嗎?看完節目之後都有個一樣的感想:不是討論的不切實際就是搔不到癢處。
比如說節目是邀請幾個來賓談她的婆媳關係,來賓們顧忌現在存在的關係緣故,往往都不敢說,講的都是很閃的不重要問題,要不然就是故意說把媳婦當女兒或者說很愛婆婆。若節目是讓觀眾叩應的話,那問題又更不著邊際了,每個人說的都是自己的故事,很片段,前因後果都不明,然後來賓只能就這問題點提出很不客觀的評論,這些節目,真能給身在婆媳問題裡的女人們任何幫助嗎?
沒有,或許還會讓問題更嚴重吧!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婆媳關係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只是一個個案的一個點,並不足以斷論這問題該開怎樣的處方,所以隨便下評論並不是負責任的態度,瞎子摸象似的,要做這種節目不如不做。
我認為要談婆媳問題應該是有系統的、一系列的探討,就像健康資訊節目一樣,最近討論呼吸系統的話,可能這幾天會就鼻子、呼吸道、肺部等器官,各做不同的分別討論,然後再綜合說明他們之間的關連,這樣才能把很多症狀的前因後果做個詳細說明,而不是病人說咳嗽就給他止咳藥,也不檢查他的咳嗽是異物卡住或是感冒還是其他疾病的併發症。
舉個例子來說,我上回看到討論「婆媳」問題的節目,邀請幾位來賓有學者和名人還有男人當老公代表,然後讓觀眾叩應來說她有什麼婆媳問題,每個打進來的觀眾大概只能說半分鐘吧!半分鐘能說到什麼重點哪?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個婆婆打電話進來說她帶小孫子才帶一年多,兒媳就把孫子帶回去給保母帶了,她好想孫子,然後說著就哭了,抽抽噎噎說著兒媳有多惡劣,說有一天她突然跑去兒媳家,兒子很生氣的跟她說每個星期都有回家了,為什麼她還要隨便跑來?婆婆哭得肝腸寸斷,說他們倆老每天都好想孫子,每天都盼望他們回來………………
每個人聽到婆婆這樣「被欺負」,當然要幫著罵說兒媳怎麼這樣不孝?為什麼婆婆去她家要這樣說?為什麼不讓婆婆帶孫子?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就因為這位婆婆的片面之詞就要公審她的兒子媳婦嗎?我們不能了解這位婆婆好不好相處?也不明白她的兒媳要把孩子給保母帶是因為這他們夫妻才可以每天見到自己的小孩還是因為他們認為保母帶的比較好或者是因為跟婆婆帶孩子的觀念無法溝通所致?
若是我來評論,或許我會說孫子是兒媳的孩子,如果讓婆婆帶孫子卻讓兒媳每天看不到自己的孩子,那麼兒媳也會想自己的孩子呀!這孩子可是人家生的孩子,人家對他的孩子有期望,或許希望這保母是專業有受訓過的比較安心,這樣有錯嗎?而這些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們真正的狀況我不了解,所以我說的就一定是對的嗎?
公公婆婆每天都沒有事做,一天到晚只等待著假日別人來排遣他們的寂寞,若是正常的上班族夫妻,每天上班累得跟狗似的,只等著假日可以賴床或者出去玩還是整理家裡,哪有可能每個假日都奉獻給公婆?難道沒有每個星期都回去就有罪嗎?
我覺得這些節目要討論「婆媳問題」應該要客觀並且就不同的問題做比較有深度的討論,最好是找專業的來賓來分析探討,就像親子關係的討論也是需要專業的諮詢,不過很可惜,一樣都是家人關係的討論,可是孩子行為偏差和言行不當我們都會想著孩子會這樣一定有他的心裡因素,但是媳婦不合婆婆的心意,卻往往都被認定是媳婦的錯,就像軍人一樣「沒有理由」,這種一面倒的討論,有意義嗎?
還有,一定會有觀眾很「抬頭挺胸、理直氣壯」的說:我都沒有婆媳問題的,還會有婆婆代表說:其實婆媳相處沒有什麼問題的。像這種說法毫無建設性,只會讓一些不願意面對問題的人認為沒問題才是正常的,所以會有問題,都是別人有問題,而自己根本都是對的。
婆媳問題很難說得清楚,誰對誰錯又如何?就像孩子搬出父母家,婆婆不停的怨恨孩子忘恩負義,一直一直處在怨懟的情緒當中,而不去想想自己的人生,這樣對事情有什麼幫助?怎麼不想:若孩子擺爛在家賴著不肯走,讓妳做牛做馬來伺候他,這樣妳有比較爽嗎?今天孩子可以獨立生活了,雖然心裡有失落,可是應該要為孩子高興並且給他祝福,希望他們全家生活安定,這樣有沒有比每天恨媳婦要好多了?
不是說不了解婆婆心裡的希望和痛楚,只是這些都是人生的過程,不肯接受現實對長輩來說並沒有比較仁慈吧?我也很擔心自己,我的觀念要跟著前進,我要早早做好心理建設,我知道孩子大了要離家求學時我一定會很不捨,就像孩子上學的那天,帶他去學校後回到家,我竟然哭了,我好捨不得,他以前每天都膩著我的,現在他每天有八個小時在學校,我好不習慣哪!可現在,他們上學的時間就是我自己的時間,趕緊做完家事之後,我才有辦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不就是過程嗎?難道要因為捨不得,所以不讓他上學,不可以離開視線嗎?
其實,如果我們的社會可以多給孩子一些空間的話,長輩也不會覺得痛苦了,因為不能帶孫子而痛苦、因為兒媳不同住而難過、因為不去找自己的生活而空虛、因為不肯放下身段而痛恨晚輩不孝,因為這樣的觀念讓孩子為難又痛心,可是長輩自己有比較好過嗎?
實際上人都是現實的,那兒讓他舒服好過,他就會自動找上門,若他覺得回爸媽家很舒服、很溫暖,不用妳叫,他自己就會回來找爽快了;相反的,這地方讓他非常痛苦、沒有歸屬感,他又怎麼會想回來?有啦!長輩可以用權威要孩子回來,孩子大都不會違抗,會乖乖回來,可是他的心若沒有跟著回來,那麼回家又有意義嗎?
希望下次有節目再要討論婆媳問題時,我期待能用客觀的角度去討論,並且可以用比較有深度的層面去探討,可惜,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人要這樣做,或許是這問題大部分的人都有個制式的答案──晚輩都是錯的,所以討論根本沒啥用,因此痛苦的還是感到痛苦,憤怒的依舊憤怒,就像房子已經買了才在怪地點不好、鄰居很爛、格局太差,要浪費時間在訐譙,不如換著角度想:這地段不好但是很安靜適合居家、這鄰居很愛說閒話剛好當你的包打聽還有就是搬到那兒都有壞鄰居、這種格局我不喜歡等有錢再來裝潢囉!
我覺得要做這種婆媳問題的節目不要這樣蜻蜓點水,那樣對很多人的婆媳問題一點助益都沒有,應該提供大家不同的思維,告訴觀眾當問題發生的時候,抱怨可以,可是不要讓怨恨佔走你所有的人生,沒有哪個婆婆和媳婦會盡如妳意,所以當事情這樣發展的時候,應該要順其自然還是改變想法會比不斷責怪對方來得有建設性吧?畢竟改變不了別人,只好改變自己,要不然咧?哭嗎?還是死給對方看?又不是在演戲,對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